春藤资讯

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织女渡鹊桥


 

 

农历七月初七是“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双七、香日、星期、兰夜、女儿节或七姐诞等。2006年5月20日,“七夕”被中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七夕来源

自然崇拜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

在三四千年前,古人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其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中状元就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也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

 

牛郎与织女

有一天,织女和诸仙女下凡嬉戏,正在放牛的牛郎跟小仙女织女邂逅了,后来织女做了牛郎的妻子,生活十分美满幸福。不料天帝查知此事,命令王母娘娘押解织女回天庭,只允许牛郎织女每年七月七日在鹊桥上会面一次。

时间崇拜

“七月初七”作为节日源于古人对数字和时间的崇拜。在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与“吉”谐音,“七七”就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七”也是算盘每列的珠数,浪漫而又严谨,给人以神秘的美感。

 

 
七夕习俗
 

      穿针乞巧

  •       穿针乞巧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元陶宗仪《元氏掖庭录》说:“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

  •  

  •      喜蛛应巧

  •      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亦效之”。历代验巧之法不同,南北朝视网之有无、唐视网之稀密,宋视网之圆正,后世多遵唐俗。

  •  

  •  

  •  

  •  
  •  

  •  
  •     投针验巧

  •       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盛行的七夕节俗。明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说:“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看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其影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此拙征矣。”

  •  

  •  

  •  

        兰夜斗巧

      起源于汉朝宫廷的游戏,宫中的宫娥彩女们,一起到闭襟楼上,学习穿七巧针乞巧。有个叫徐婕妤的宫女,可以把生的菱藕雕刻成各种奇花异鸟呈献给皇上,皇上把这些小玩意在晚上随手放置在宫中的桌角上让宫女们摸黑寻找,这种游戏就叫做‘斗巧’。”

 

    晒书晒衣

      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卷二十五说,七月七日人人晒书,只有郝隆跑到太阳底下去躺着,人家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我晒书”。

汉代晒衣的风俗在魏晋时为豪门富室制造了夸耀财富的机会。名列“竹林七贤”的阮咸就瞧不起这种作风。七月七日,当他的邻居晒衣时,只见架上全是陵罗绸缎,光彩夺目。而阮咸不慌不忙的用竹竿挑起一件破旧的衣服,有人问他在干什么,他说:“未能免俗,聊复尔耳!”

 

      吃巧果

      七夕乞巧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主要材料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称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手巧的女子,还会捏塑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

 
 

 

七夕诗词
 
 
 

迢迢牵牛星

(东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七夕

(五代·后唐)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七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七夕 

(唐)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行香子·七夕

(宋)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

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夕醉答君东 

(明)汤显祖

玉名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

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

 

韩庄闸舟中七夕 

(清)姚燮

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

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

 

七夕歌谣
 

其一

乞手巧,乞貌巧;乞心通,乞颜容;

乞我爹娘千百岁;乞我姊妹千万年。

 

其二

天皇皇地皇皇,俺请七姐姐下天堂。

不图你的针,不图你的线,

光学你的七十二样好手段。

 

其三

巧芽芽,生的怪。盆盆生,手中盖。

七月七日摘下来,姐姐妹妹照影来。

又像花,又像菜,看谁心灵手儿快。

 

 

 

又是一年七夕来,

星桥横渡鹊徘徊。

望银河两岸情不变,

听南瓜架下私语绵绵,

乞巧快乐一并皆在此宵中!

 

来源 |网络

本期编辑丨Helen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在分享之意,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涉及内容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及时处理。谢谢!



联系方式



重庆常春藤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座机:023-68889077

邮箱:ivy68889077@163.com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鸳鸯街道湖山路189号1幢16楼

重庆常春藤,专业校园文化全案设计机构,您的校园文化建设管家。

  • 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 即时微信咨询

    即时微信咨询

友情链接



常春藤文化

在线疑问诊断